第九十九章 学坏了-《悠闲小木匠》
第(2/3)页
通过不断地时间摸索,杨小平终于掌握了一个合适的湿度。
如今的杨小平,在清洗甲板这项工作上,已经是一个熟练工了。
就算是以后做不成伴读了,到港口去找一份清洗甲板的活计,也能养活自己了。
看着刚才萧赞晾衣服的地方,已经形成了一弯水渍,杨小平将抹布扔进木桶里,然后拎着走了过去。
这是萧赞晾衣服造成的,杨小平不敢多言,老老实实地将衣服下面的水渍擦干,抬头看了看天色,也差不多该吃午饭了。
在吃饭这点上,杨小平还是没有什么怨言的,毕竟陈正对他们的政策便是,只要认真干活,鱼肉管够!
海鲸首宝船的前面有两条小船在引航,这倒不是怕宝船走错了路,毕竟运河水路的方向只有一个。
主要的原因是,这艘宝船的体量实在是太大了,几乎占了运河的一半,在一些狭窄的地方,更是只能勉强通过。
所以,两艘小船在前面的作用,便是清道。
尤其是在运河狭窄的地方,小船会过去提前拦截,将其他船只挡住,当宝船通过后,才允许其他船只同行。
这是陈正特意请李岗申请的同行文书,路过的州县必须尽可能的给予方便。
每次宝船停靠的时候,都会受到热烈的欢迎及款待。
各地州县官府知道这是往京都所去的进贡船只,也都想着搭顺风船,将各地特产珍物也都一起装船,送到京都去。
当然了,这东西不能白捎啊,收取一些运费总还算是合情合理的。
他们这支进贡的队伍,实际上的核心自然是陈正,不过由于陈正既不是官也不是吏,所以名义上,是以东阳县书吏为首。
书吏自然是清楚自己的身份地位,平时靠岸的时候,与各处官府打交道自然是他出面,可是回到船上之后,这分赃,咳咳,分配的工作就要有陈正来主持了。
除了作为运费的物资之外,各州县随船的所谓“贡品”也有些太多,自然不能全都上缴,必须要经过筛选。
都说圣心难测,陈正也不知道这大梁国的皇帝喜欢什么东西,万一把他喜欢的剔除了,剩下一些他不喜欢的,那这趟进贡之旅,可就要平白的多一些精彩了。
书吏也没有头绪,这些天接触的一些各地官员,已经是他目前接触到的大官了,他也不知道皇帝喜欢什么。
李爽眼珠一转,道“陈兄,何不叫萧赞来参谋一下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