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六章 看历史-《我来做明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朕每闻萨尔浒之战,无不扼腕叹息,痛彻心扉。大明倾天下之力,尽征宿将猛士,及朝鲜叶赫精锐。五日间,全军皆败。建奴仅伤数百人。所获则以巨万计。自此辽东攻守之势转换。”

    任何一个对明末历史感到惋惜的读者,首先一定会追溯的便是到万历四十七年的那场大战!

    那场大战成就了老奴的威名,使后金有立国之本!成就了军事史上的一个著名战例。以少胜多的经典!有一个军事原则闻名中外:“凭尔几路来,我只一路去。”

    那么,就机会,谁不愿意见一见那场大战的当事人呢?

    当然,老奴是见不到的。他被袁督师炮轰受伤,已经死了。不过崇祯认为日后他肯定能见到。把老奴的棺材打开就是!

    屠我大明百姓无数,朕有生之年,必将老奴开棺鞭尸,挫骨扬灰,以慰生民!以泄心头之恨!

    杨镐内心里升起屈辱感,兵败获罪,十年间他心中亦在想此役。叩首奏道:“罪臣愧对皇恩,百死莫赎。”

    崇祯很直白的回答道:“卿不死,朕何以对天下人?卿将萨尔浒之战前后写明白,一式两份,分别交给周延儒、孙传庭。明年秋后问斩,以谢天下军民。”

    一份要发在邸报上,一份在枢密院中留档,给军事人员研究。

    礼部尚书衔,掌邸报事的周延儒、兵部左侍郎孙传庭两人出列躬身道:“臣遵旨。”

    杨镐沉默片刻,情绪复杂的道:“罪臣谢陛下恩典。”

    不才何事令专征,二十万军一旦倾。从此辽东无静日,庸臣误国罪非轻!

    …

    杨镐重新被带下去,崇祯对刑部尚书乔允升道:“卿组织人手将《大明律》重新修订。最好是分为刑法、民法两部分。不要怕字数多。日后刊行天下实施,越详细越好。”

    乔允升,东林党人,以清廉正直、执法不挠、政绩卓著闻名于世。时年七十七岁,白发苍苍,脸上带着喜色的道:“老臣遵旨。”书成,则青史留名。

    崇祯点点头,对身旁刚刚回京的前兵部右侍郎、三边总督杨鹤道:“故人相见,杨卿做何想?”

    三个月前,崇祯执拗的擢升洪承畴为三边总督,将刚到陕西的杨鹤给召会朝廷。杨鹤不久前才到京师。

    当年,萨尔浒之战,大明战败。时任御史杨鹤率先弹劾杨镐之罪,并举荐熊廷弼任辽东经略,得到朝廷的首肯。

    杨鹤中规中矩的道:“臣诧异杨镐十年未死,复又叹服陛下仁德。”

    说句实话,他被人推到三边总督的位置上去剿匪,他是不情不愿的。他不过是当御史言官的习惯,大嘴巴到处说,要保护大明的元气,不可擅杀造反的百姓。结果他被推到陕西去剿匪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