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86章 办法-《大唐之最强太子爷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现如今的太子,可不是贞观初年的小娃娃了,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,都有所建树,而东宫的势力也在稳步的膨胀中,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储君,大唐第二人了。所以,只要还想吃这碗安生饭的,最好识时务,否则他们可得不到汉王那样优厚的待遇,一定会他们惨上十倍。

    打发了一众重臣们,李承乾把李恪、房玄龄、长孙无忌、岑文本四人叫到了后面,单独开一个小廷议。对于太子没叫自己,萧瑀是很有意见的,觉得太子不尊重他,正要发火,却看到了席君买处在了他前面,这家伙在宫里戍卫,也拿着陌刀,太特么气人了。

    ........

    古代的粮食种类多样,传统有五谷的说法。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,粟米仍然是主要的粮食作物。

    到武德年间,这种情况开始发生了变化,稻和麦的比例逐渐提高,渐渐取代粟的主粮地位。

    大唐粮食种类大致按南北分布,南方粮食以稻为主,兼种麦,粟;北方以麦,粟为主。另外,大豆,小豆,高粱,燕麦,荞麦等作物在南北方各有种植。

    贞观以来,得益于朝廷休养生息的政策,隋末因战争而荒芜土地迅速恢复生产。同时大量新的耕地被开垦出来,从而使种植田亩数量大大增加。

    曲辕犁等新的耕作工具,及耕种的技术更新,大大增加了土地的利用效率,提升了粮食的亩产量,为精耕细作提供了基础。

    重农是大唐基本国策。朝廷非常重视粮食生产,因此在建国之处,就制定各种政策、制度对粮食的生产予以保证。

    首先,鼓励农桑,改为奖励农耕,对耕种表现出色的官员予以奖励,从而促使地方官员,更加注意农耕。

    其次,农业是密集形劳动,对劳动力的要求非常高。要保证耕种,必要有足够的劳动力,因此朝廷鼓励生育,通过繁衍人口增加劳动力;尽可能的减轻农户徭役压力,让农户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农业耕种。

    第三,严禁宰杀牛马骡等牲畜,增加畜力的使用,提高耕作的效率。每年,朝廷都大量的购买牲畜分给百姓,以此鼓励农业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