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9章 请教-《大唐之最强太子爷》
第(2/3)页
贞观初年,国家满目疮痍、百废待兴,对内恢复秩序、促进生产、完善制度,对外常年征战、消除外敌,朝廷在这期间政令发布空前频繁。
但无论哪方面,陛下的决策从未出现过重大失误,这其中谏官的作用不容忽视。
而殿下需要主意的,就是五姓七望,以韦、裴、柳、薛这关中四姓已经是很麻烦了,五姓七望比他们还有麻烦。
崔、卢、郑等世家大族,并且这些氏族由于要保持其血统纯正,所以只傲慢地进行五姓之间的内部通婚,并且以与除五姓之外的形式通婚为耻。这种风气愈加严重。名门望族不仅蔑视诸姓,就连皇权也不放在眼里。
世家大族的自我封闭,也导致了其诸多子弟虽有良好的成长环境,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安于现状、不思进取,真正奋发向上的后辈并不多见。所以,陛下登基后,才大力推行科举制度,提拔寒门士子。
“信本公,你这话,算是说到孤的心里了!”
自古婚姻讲究门当户对,尤其是上层阶级的豪门大姓,对这一条件特别讲究。不仅“士庶之际,实至天隔”,很长一段时间里皇室在郡望世家面前,都要矮上几分。“王与马,共天下”,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。
虽然李氏当皇帝后,但得不到老牌望族的认可。他们依然在暗地里骂李氏是驼李,在他们眼里,李氏皇室就是一个暴发户。
有一次,李世民想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五大姓氏之一的清河崔氏,找来清河崔氏商量。结果没想到,崔氏听到皇帝的打算,想也没想,直接就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直接拒绝了。也正是因为这事,才让陛下下定了决心要重修《氏族志》。
虽然李姓在新的《氏族志》里被抬为天下第一,但是实际效果却不明显,上到士族下到百姓,依然以崔卢郑王李来排名。
所以,摆在他们父子面前的路,便只有一条,那就是加强皇权,还是不断的加强。
“所以,上次的科举,孤向陛下谏言,取士不问家世,婚姻不分阀阅,就是跟他们叫板。”
第(2/3)页